小陆唱响大路歌(2)
时间:2018-08-22 17:1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飞鱼
作为项目部的总指挥,陆志涛一马当先,身体力行,他带头执行领导带班制度,经常徒步在工区从头走到尾,遇有急难险重施工,他会24小时现场督阵,成为工人的“主心骨”。
在小陆的带动下,一工区上下一心,艰苦奋战,勇创佳绩,项目部连续捧回多个劳动竞赛奖杯,连续两次创下全线第一,彰显全新的“潼荣速度”,树立了五公司的良好形象。
男子汉也有“绣花功”
看长相论身材,小陆不是细致入微、心细于发的人,这位短小精悍,要言不烦的项目指挥官,却把“绣花式管理”运用到项目中,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目标的完成。
他经常说:要想打造出经得住各方检验,让业主满意的精品工程,我们就要从那些细微之处抓起,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管起,要把事情做细,把问题想全,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
他要求项目每一名管理人员工作必须务实,精准细心,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并自己亲自督促检查。他提出分层级制定和实施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和措施的管理办法,强化了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他组织项目部认真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施工报检制度,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施工过程检测,检查整改单进行集中梳理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尽快安排现场整改,确保工程措施、工序交底、自检都达到预期效果,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可控在控。
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陆志涛把成本管控作为项目管理的又一条主线,打出了一套降本增效“组合拳”。他带领项目部把挖潜增效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优化施工技术,积极从工程数量控制、安全生产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合同计量管理等环节挖潜力、堵漏洞、降成本、增效益。他还把控好对下计量数据管控的“主动脉”,组织创立了一整套“对下计量数量控制、土石方数量控制、软基处理数量控制”降本增效管理方案,使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省下一分钱,就是增一分利”。陆志涛推行的“绣花式管理”,精细化控制手段,在创建精品工程,控制工程成本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也成为一工区项目管理的一个新亮点。
项目经理就要敢担当
干建筑工程不易,当项目经理更难。有人说,项目经理真不是人干的,吃了多少苦,趟了多少路,受了多少罪。在陆志涛看来,项目经理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他必须肯吃苦,敢担当,愿奉献,必须有超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决策、应变能力,还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的抗压能力。
担着责任,顶着压力,扛着项目一路奔跑,心中有多少酸甜苦辣。为了完成目标任务,陆志涛成年累月坚守在施工一线,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他的团队,带领着工人,努力提高项目的整体绩效,让一工区许多工作都走在了的全线的前面。
遇上赶工期、抢进度的时候,工作起来没日没夜,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遇到“火上房”的事情也会嘴上起泡,心里着急。小陆也有郁闷的时候,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吼几嗓子,甚至哭一下才好,但他知道:施工现场不相信眼泪。
也曾对人下过“重手”,也有纠结困惑的时候。有一次,小陆对一个严重违章的作业组作出了罚款5000元的决定,看到当事负责人眼泪都掉下来,小陆有些于心不忍。但制度是铁的,不执行就等于放纵,就会害人害己。他认为,严肃处理违章是必须的,那是对项目部、对个人的安全负责。
凡事不能一切都称心如意,一工区也曾出现过问题,带来一些影响。每当这时,陆志涛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他总是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没能把工作做到位,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管理团队很优秀、很敬业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巴蜀的秋天,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希望:一工区项目接近尾声,工程节点提前完成,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走在全线的前面。回顾过往,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有满足,有欣慰,但更多的是感动,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让陆志涛久久不能释怀。

项目经理陆志涛向重庆市电视台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