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纬36度到北纬65度(2)
时间:2018-09-24 22:3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飞鱼
行驶在纳德姆河上
晴天时候,北极蔚蓝的天空漂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天穹低垂似乎用手就能够得到。纳德姆河宽阔清澈,波光粼粼,不起一丝波澜。大家挤坐在小艇上,在河面上飞驰。河两岸是碧绿而茂密的苔原灌木丛,小艇疾驰,把灌木林急速地抛向身后。天气寒冷,大家需要不时地喝些热水保持体温。经过四个小时的航行,他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北极原住民永久定居点Nori。
夕阳下的原住民永久居住点
远远看上去,Nori是由一幢幢铁皮房、木头房凌乱地组合而成,极像棚户区。原住民夏天外出渔猎,冬天返回永久定居点生活。走进Nori,你会发现这里的原住民过着闲淡舒适的生活。3名女生一起拜访了一位原住民老奶奶。
老奶奶已经退休,每月可从政府领取三千卢布退休金,她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她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拥有更多的孙辈,家里能够人丁兴旺。接着,她们采访了居住点的村长,了解了Nori定居点的历史,当地的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情况。
与原住民奶奶访谈
听教授讲解原住民生活习俗
原住民姑娘展示民族服饰
告别定居点,大家继续乘船赶往一个渔民的家。那名渔民搭建了两个Chum(原住民的营帐),3人晚上就住在其中一个。营帐很小,而且不断有冷风从门缝中灌进来。李晓伟用多余的防潮垫把门缝塞了又塞,并表示自己要睡在外面为大家挡风。最终宋晗自告奋勇穿着厚衣服睡在门边最冷的地方。
晚上3人紧紧挤在一起,冷风不时钻进睡袋,更要命的是渔民养的一条狗也来凑热闹,钻进营帐,硬往三人这块巴掌大的地方里挤!平日里对狗猫等的恐惧此时也敌不过身体的极度疲惫。大家相拥而卧,一夜睡得香甜。
北极苔原
北极驯鹿
第二天,大家从渔民的Chum出发去探访驯鹿放牧人。牧人住在苔原深处,得经过苔原森林才能找到他。苔原森林里到处是虫子,尤其是北极的蚊子体大凶猛,叮咬后奇痒无比。穿越茂密的丛林,受过蚊子的“洗礼”后,大家找到了驯鹿放牧人的临时居住点。牧人有四百头驯鹿,夏季来这里放养,天气转冷时便会返回位于Nori永久定居点的家。牧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希望能有一台无人机帮他放养更多的鹿。
在原住民帐篷前的集体照
在这里李晓伟她们结识了牧人的女儿Alenxa,她目前正上高中,她渴望能接受更高的教育,走出北极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对放牧人进行了一天的采访后,晚上她们又返回了位于渔民那里的居住地。夜晚在Chum里,学者们对一天的采访进行了梳理和交流,探讨了提高原住民生活水平的方法。气氛很热烈,一直到很晚大家才分头入睡。
在寒风中记录下调研成果
返回纳德姆途中,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她们仨坐在船上,只觉雨水冰冷刺骨。小艇靠岸后,3人冻得牙齿打颤,手也不听使唤,好久才脱下救生衣。“虽然探险过程充满艰辛甚至危险,但我们真切感受了北极原住民生活。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里正经历从气候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也潜藏了诸多机遇。这里值得,也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说起这次探险经历,3人都认为不虚此行。
中式告别晚餐受热捧
短短七天的北极生活,每一个片断都深深印在3名女生的脑海里。在这里,她们收获了学术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也收获了异国他乡的珍贵友谊。在纳德姆的最后一天,李晓伟、宋晗和邹琪商量,打算自己动手做一桌中式晚饭,表达对北极科学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们悉心照顾的感谢。
为此,她们早早起床去附近商店买食材。可是列在食谱上的食材都没有,白菜等家中常见的蔬菜在这里也是贵得出奇,而且香料也很少见。勉强购买了几种蔬菜后,3人决定用自带的泡面和辣条作主食,一人再负责炒一个菜作为中式告别晚餐的当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