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在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经济去杠杆力度加大,确定要“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在经济去杠杆下,最大的感受就是国企利润大增,杠杆率下降,大量民企因为环保整治停产限产。
2018年的春节假期前所未有的漫长,许多民企都提前放假,但员工们非但没有开心,反而害怕放完假回去后,公司就没了。
2018年,贸易战打响,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全面受到了影响,出口被贸易战牵制住,投资因为去杠杆停下脚步,消费也因为高房价压抑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2季度GDP增长6.7%,重回2016年的低位。
到了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措辞再度生变,内忧外患夹击之下,中国经济压力山大。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对经济环境的评价不再是“错综复杂”,而是“更加错综复杂”,万年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变成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逆风撑船,行路多艰。虽然三大攻坚战仍然放在了首要位置,但是却重提“扩大内需”一词。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上一个十年的最大法宝,它代表着四万亿的天量刺激,意味着用放水解决经济下滑的难题。
在最近的国常会上,重点提及支持扩大内需,并且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等等。
国常会的转调,让大家明白高层已经意识到埋伏在经济体内的层层危机,所有人都开始紧盯能够真正一锤定音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在刚刚结束的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一样东西是基本确定了,那就是货币政策确实有所调整。
以往货币政策的描述是“稳健中性”,如今“中性”二字已经被删,流动性描述也由今年两会上的“稳定”变成了“充裕”。
同时提到“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去杠杆也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可以看出,过去运动式去杠杆造成的影响过大,虽然不会放弃,但是节奏会改变。
对于目前风险最高的房地产,在这次调整中也有了更明确的限制。此前对楼市调控的表述都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次变成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这意味着,房产不再是“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般的资产避风港。
过去,解决经济下行的办法有且只有一个:扩大内需,放水刺激。
代表作就是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当时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一度去到了30%。
货币的严重超发,使得大家都更偏向把钱换成实物资产,尤其是房产。
2014年之后,人民币不再锚定美元发行,但凭空发行的新钞却越来越多。已经被上一轮大水漫灌“教育”过的中国人,再次把所有资产都押给了房地产。
所以这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不管是不是真的放水,先把房价掐死了再说,意图就是想把钱引流回实体和消费。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在放水预期下,在经济下行压力前,在投机成风的社会中,即便封住了楼市的流动性,锁死了房价的上涨,钱还是难以流进实体,永远都在寻找下一个投机的目标。
失去实体支撑的经济,宛如萧瑟秋风中的危楼,经不起任何的不确定性。就好像北上广深遍地的“百万负翁”,资产在纸面上不断增值,却承受不了任何工作和生活的变动。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到底要怎么救经济,是继续改革还是重回放水老路,成败也就在此一举了。
就像戒除毒瘾的第一步,要想从放水刺激的惯性中挣脱出来,首先是不再依赖它。
如今的中国,必须得把流动性和创造力转移到实业的经营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国运”考验的时候,不至于只剩下房地产这个砝码。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不管未来风向到底会转向何处,求变,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