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改革仍需加鞭(2)
时间:2018-08-06 10:3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飞鱼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没有成交,融资交易功能已沦为摆设。以7月23日的交易状况为例,当日1239挂牌公司仅有337家实现做市转让,9886挂牌公司仅有221家在集合竞价中有成交。综合来看,11125挂牌公司仅有558家具有成交。而这种状况,早已经持续数月之久。
面对越来越鸡肋的做市,运行即将年满4年的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受制于市场流动性困境,相当一部分的做市商开始主动收缩做市业务,有的甚至几乎放弃了新三板做市业务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今年以来共有541家挂牌公司有做市商退出,涉及83家做市商(新三板共有92家做市商),其中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退出数量超过100家,东吴证券(601555,股吧)等7家券商退出做市数量在40家及以上。目前东吴证券做市企业数量仅为31家,较年初的123家缩减75%,退出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股转公司发言人表示,做市商退出做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做市商主动调整做市策略;二是部分做市企业因拟IPO、控制股权结构等原因主动变更转让方式或摘牌,导致做市商被动退出做市。
更为关键的原因或许是,包括将做市商队伍从券商扩大到私募基金等多项改革措施,推行比较缓慢,没能真正实施并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对新三板的信心。在市场行情低迷的大背景下,做市商手中的做市筹码无法流通,随着股价的持续走低逐步出现普遍亏损。在券商考核压力以及收缩战线的背景下,不得不做出退出做市的决策。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警告称,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类似新三板的市场,但绝大多数都失败了,共同原因就是交易低迷。新三板当前首当其冲的问题也是成交量不足,市场冷清。但新三板在我国具有战略地位,不可能任其破产。
贺强认为,解决交易清淡的问题,第一步是把拦洪大坝降下来。新三板必须开闸放水,降低500万元金融资产的投资者门槛,引入活水,否则成交量再清淡下去的话,市场有破产的危险。
“设置高门槛的初衷是防范过度投资,但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散户,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新三板,投机现象更加严重,以非常小的资金就能操纵市场。”贺强认为,降低投资者门槛的前提是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以及对违法犯罪活动的严厉惩罚。
加快改革刻不容缓
在7月10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上,前证监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肖钢在专题发言中指出,新三板市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主体的内在需求,融资交易功能弱化,挂牌公司和总市值大规模下降,严重制约创新型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改革。
对于如何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让新三板市场与现行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肖钢给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增加新三板市场发行交易功能。进一步优化现行基础层和创新层,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造,强化信息披露,积累商业信用。
“可增设公开发行层,允许在创新层挂牌满一年以上的企业公开发行股票。”肖钢建议,这些企业应当具备新经济特征,科技研发力度大,有自己的专利,可以达不到独角兽的标准,可以不盈利。公开发行品种灵活多样,允许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权益性债券(明债实股),以更好地满足发行人和投资人的需求。
二是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肖钢建议监管部门取消对发行价格、发行节奏的行政管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形成市场主导、责任到位,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三是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制定具体、多样的退市标准,增强透明度和约束力,提高退市比例。防范和纠正各方面利用各种资源的“保壳”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
四是改革市场交易机制。新三板市场交易机制可不按沪深交易所目前实行的单一连续竞价方式,探索做市商交易与集合竞价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市场盲目炒作行为。进一步明确做市商标准,扩大做市商准入范围。